让燕赵大地劲吹文明之风
2017-03-22 11:17:19 来源:长城网
A- A+

  近年来,河北省广大农村纷纷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村建章立制,狠刹农村攀比之风。从党员干部带头到群众唱主角,从制度约束到自觉遵从,从倡议指导到自发拥护,一场移风易俗、革故鼎新的文明之风正在燕赵大地上徐徐吹拂。据了解,河北正在全省范围开展每个村建设一个村民中心(文化礼堂)、一个文化广场、一条乡风文明示范街、一批善行功德榜、一套村规民约、一个红白理事会、一个道德讲堂(道德评议会)、一支志愿者队伍、一支新乡贤骨干队伍、每年评选表彰或复检一次“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的“十个一”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全省将培树100个移风易俗示范乡镇、1000个示范村。(3月20日《光明日报》)

  国人自古重礼,红白喜事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到了现代,一些地方婚丧嫁娶活动中的奢侈攀比之风也沉渣泛起。宝马、路虎婚车车队,令人惊掉下巴的天价嫁妆,绵延数公里的出殡队伍、一应俱全的各类“奇葩”祭品……在一些农村发达地区,攀比之风愈演愈烈。重金包装的红白喜事渐渐脱离本真,演变成了“土豪”们争奢斗富的面子工程。一场大操大办的婚礼、葬礼往往花掉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费用。争奢斗富既造成惊人的浪费,不仅加重了人情负担,更严重腐蚀了社会节俭风尚,这正是河北省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的原因所在。

  移风易俗,革故鼎新不是朝发夕至,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移风易俗若想取得实效,既要有打长久战的心理预期,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在移风易俗方面,古人曾经留下过许多经验和教训。周初,太公和周公分封于齐鲁两地。周公之子伯禽到了鲁地之后,“变其礼,革其俗”,强力推行周礼,足足推行了三年才有所成效。而太公到了齐地之后,“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五月而政成。周公知道以后感叹说,姜太公治理齐国,“平易近人,人必归之”,可以想见以后齐国要强盛于鲁。历史证明了周公的预言,在齐鲁两国共同的历史中,齐强鲁弱的局面伴随始终。

  河北省在推动移风易俗的过程中,也有它的技巧所在。梳理近年来河北省移风易俗的典型,我们不难发现四点:

  一是党员干部带头,以身作则。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奢侈浪费之风往往是自上而下渗透的,除陋习树新风,就要从党员干部抓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为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河北多地细化党员干部婚丧喜庆事宜办理规定,严格执行“报告、公示、监督”制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二是注重引导,慢工出细活。移风易俗尤忌急功近利,一棒子打死。河北省各地农村纷纷建立“红白理事会”,县级出台指导标准,村里在不突破指导标准上限的前提下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反对大操大办,把让有威望、公道正派又热心服务群众的老党员,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觉抵制陈规陋习。

  三是评选道德模范,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近年来,“道德模范”“五好家庭”等评比活动在河北农村轰轰烈烈的开展,对于每年评选出的模范个人或家庭,由村里颁发奖状和奖品,并到获奖者家里贴牌挂匾,这种树立先进典型引领文明新风的方式比机械的说教和严厉的禁止更胜一筹,更能带动村民明荣知耻、崇尚善行蔚然成风。

  四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稳步推进也带动了乡村文明同步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精神美”作为四美之一,始终贯穿建设始终,在参观河北省美丽乡村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美丽乡村示范村都建设有“文化墙”或者“文化广场”,上面的内容有二十四孝故事、本地的历史文化、美德故事等等,不一而足,文化墙就像一面镜子,时刻引导着村民向上向善。

  过去移风易俗走的是上行下效、化民成俗的渐进式路径,放在现在仍然适用。从现在来看,移风易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却依旧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坚定决心,用敬终如始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韧劲,必然会让燕赵大地劲吹文明之风。(于海新)

【责任编辑:纪丽娜】

中共河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1-87800931   冀ICP备20010739号-4   石公网安备13010402001960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