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 培训机构打“擦边球”,吹哨人不能离场
2019-01-10 15:27:20 来源:中国青年网
A- A+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减负成为关键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不少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都聚焦于中小学生减负。作为一个民生礼包,减负已经明确思路,就是必须树立“下好一盘棋”的整体思维,课堂内外都是功夫所在,其中,校外培训机构也是要抓好的重点领域。如果没有合理的规范和整治,校园里的减负,就可能异化为培训机构的接盘。这个已是共识。

  刚刚过去的2018年,经历了“史上最严”的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整治行动。推动力来自高层的决策部署。从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到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再到相关部门督促指导各地全部公开了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组合拳”的接连打出,把校外培训结构在办学资质、师资聘任、安全隐患等方面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整顿。重疾下猛药,在集中整治之后,曾经被认为是野蛮生长的校外培训市场,正逐步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

  从以往经验来判断,某个领域经过专项整治之后,接着会出现一段时期的秩序井然。但最近,从北京记者暗访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情况来看,校外培训机构整治结束,却还有培训机构在打“擦边球”:除了有机构给学生安排“超常规”的教育之外,更有甚者,许多校外培训机构既没有办学资质,任课老师又没有教学资格证,却凭着家长的“焦虑”心理,打出各种素质教育的旗号违规办学,收取高额学费。

  整顿在前,糊弄在后,个别校外培训机构有“擦边球”的情况,丝毫不奇怪。无论是从宏观政策还是市场需求来看,中小学培训绝对是一个超级蓝海的产业。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带病上阵”几乎屡见不鲜,这也强调了监管者的吹哨人作用——对于那些本该是出示黄牌警告甚至是红牌罚出的,就应该目光如炬、令行禁止。对于校外培训机构而言,这个语境也是亦然。

  敢于打“擦边球”的,是认为经过专项整治之后,相关的执法力量可能要刀枪入库、放马南山一段时间。这样的判断,有一小部分是成立的。毕竟,执法者也是人,他不可能像一种永动机般地进行自我赋能,多个市场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都需要力量覆盖,这也形成了整治工作的阶段性。但从本质上看,吹哨人他始终是在场上的。不管是执法部门的规范整治,还是市场机构的行业自治,一种约束和推动的力量,才是自身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培训机构打“擦边球”,吹哨人不能离场。它既要督促合格机构依法经营,也要杜绝违规机构“死灰复燃”。很多时候,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吹哨人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和工商部门,它还有更多的职能身份;消防部门对于培训机构场所存在事故隐患的,可以依法查封;城管部门对于违规设置的招生广告牌,可以依法拆除;社区部门对于相关政策法规,可以加强宣传……不隐形、展作为,这样的吹哨人如果存在感再强烈些,那些想打“擦边球”的,只能是“泯然众人矣”。

  校外培训市场正在从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中破局,在进入崭新时代之前,注定是需要经历些许的阵痛。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整治行动,本身也是对市场进行的优胜劣汰,一些资格不够、实力不济的,应该接受被淘汰出局的命运,这是市场发展的规律使然,是不可逆的。现在看,教育部门发布“白名单”,管理服务平台已经上线,这些信息的对称,也扮演着吹哨人的角色。人们擦亮双眼,追逐良币,用自己的双脚进行投票。唯有守正笃实,方能久久为功。吹哨人的这份责任感,来自于千千万万个家庭对优质教育的期盼。(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谢伟锋)

【责任编辑:刘景】

中共河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1-87800931   冀ICP备20010739号-4   石公网安备13010402001960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