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很多人在家中待久了,都忍不住想出门透透气,但疫情防控还未到可以掉以轻心的时候,依然需要不串门、不聚集。全国近千起聚集性疫情83%发生在家庭。在唐山市已确诊的病例中,有90%以上是因家中聚餐、串门而使家人、亲戚和朋友不幸被感染的。(2月14日《燕赵都市报》)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凝心聚力,把战“疫”的力量更多释放出来,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聚集性病例的频繁发生,无不发出警示:疫情期间,千万不要因为一时觉得憋得慌,就去串门、去聚会寻找一时的快乐,而一旦聚集中有人携带新型冠状病毒,坑了别人,害了自己,追悔莫及。
在严峻的疫情面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心存敬畏、严格自律,切实做到不串门、不聚集,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负责。
实际上,疫情防控不仅是公共卫生事件,更是对公民素养的考验。
在这样一场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的疫情“大考”中,“不串门、不聚集”是一条制度要求,更是一种行动自觉。大疫当前,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把应该做的、能够做的事情,努力做到位、做到最好,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这里,让我们每一个人从我做起,从“不串门、不聚集”开始,都行动起来,聚集传染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更不会让无数人没日没夜的坚守与付出功亏一篑。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群众对疫情防控形势认识不足,对疫情危害认知不够,总抱有“哪那么容易被传染”的侥幸心理,甚至无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罔顾“不串门、不聚集”的要求,执意出门、串门,肆意聚众打牌、喝酒,不听从卡点工作人员的劝阻,甚至施以辱骂、殴打,这不是个性,而是无知,无形中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十分危险的,对此必须严惩不贷,绝不姑息,正所谓“越轨者,规必惩之;逾矩者,矩必匡之”。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当下的疫情防控,依然容不得半点掉以轻心,依然需要不串门、不聚集。
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专家都给出了不出门、不聚集的建议,新闻媒体也在不断地宣传“不串门、不聚集”的必要性,这并非一道道德选择题,而是每个人的基本素养。
我们每个人,都要顾全大局,增强个人的防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自觉地“不串门、不聚集”,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保护好大家,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全民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