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最美的乡村》热播 跟唐天石一起解锁扶贫难题!
2020-06-19 09:42:35 来源:“学习强国”河北学习平台  
A- A+

  近日,由河北省组织创拍的当代农村剧《最美的乡村》掀起收视热潮。剧中讲述了基层工作者的扶贫故事,生动展现了在党中央领导下,河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决心。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这部电视剧堪称现实生活的“翻版”,剧中的许多情节引起众多观众共鸣。面对脱贫攻坚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剧中的镇党委副书记唐天石是怎样解锁的?我们跟大家一起在电视剧《最美的乡村》里寻找答案。

点击查看视频

   难题一:讲面子、假脱贫。剧中,老支书和村支书都是要面子的人,认为贫困村的标签是给他们“穿小鞋”“丢面子”,拒绝承认贫困的事实。唐天石手把手给老支书算了笔他家的收入账,远低于国家贫困线。老支书凑上俩儿子寄给家里的钱和卢振兴馈赠的钱,才实现了有水分的数字脱贫,可见上河峪村的脱贫是被“面子问题”耽误了,属于假脱贫。

  解锁:上级部门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暗访,将唐天石调到脱贫“不合格”的青山镇当党委副书记,并在青山镇抓了两个试点,组织建档立卡的精准识别。就村里有多少贫困户等问题,唐天石要求试点村上河峪村党支部书记对贫困户进行严格检查,同时他也驻村考察。

  点评:现实生活中,这种讲面子、假脱贫的现象也有发生。对于这种情况,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门开展督查巡查,加强常态化督促指导。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国家还要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对各地脱贫攻坚成效进行全面检验。真脱贫还是假脱贫,就看能不能经得起国家专项小组的考核了。

点击查看视频

  难题二:缺乏脱贫手段。上河峪村依山傍水,适合发展渔业,拍了胸脯打了包票的唐天石却在环保政策面前碰了一鼻子灰,不仅没能发展渔业,还造成一定损失。抖擞精神再出发的唐天石发现,上河峪的产业扶贫之路并不好走:村民积蓄少,经过网箱养鱼这番折腾,很难再拿出钱来进行新投资;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多,难以引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村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无法承接旅游业……极度缺乏脱贫手段的上河峪村,该如何找到解锁脱贫的新钥匙?

  解锁:唐天石挨家挨户排查贫困户时发现,村里的妇女都会刺绣,进一步了解到村里刺绣已有200多年历史。坚定产业脱贫的唐天石决定从刺绣方面做文章,找到新的商机,发展刺绣产业,实现了村中女性劳动者的就业。

  点评:脱贫攻坚贵在精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找准发展路子。上河峪村产业扶贫目标明确,但选择哪一个产业发展是个难题。在无法依靠地理环境发展渔业和常规“致富经”不适用的情况下,唐天石分析全村的基础条件,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理念,下苦功夫、实功夫、细功夫,探索出属于上河峪村的致富门路。

点击查看视频

  难题三:村民思想保守。如何完成那家沟村的脱贫任务,唐天石又想出了新点子——养蜂。那家沟依山傍水,春天山花烂漫,气候适宜,可以大力发展养蜂业。但在那家沟非常有威望的村党支部前任书记那文斌却并不支持,想通过养蜂脱贫,先要过他这一关。而且村里富裕户不多,村民思想相对保守,不敢拿出钱来投资养蜂。面对这些困难,唐天石该如何解锁思想与资金难题呢?

  解锁:那文斌并非有意为难唐天石,他从村里的实际出发,提出没有租车的钱、劳动力无法兼顾产业和家庭等问题,都是切实存在的困难。但唐天石并没有就此放弃,他摆事实讲道理,算经济账,劝说那文斌带头投资养蜂。在唐天石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啃”下了那家沟养蜂这块“硬骨头”。

  点评: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注重帮扶的长期效果,才能夯实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的基础。此外,贫困户脱贫是首要任务,同时还要防止其他村民因为缺少致富门路而返贫。唐天石从实际出发,劝说那文斌带头投资,进而带动其他村民,启动了整个那家沟的养蜂事业。正是因为注重了产业脱贫的造血功能,真正找到了那家沟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作者:刘佩尧、谢翘楚、戈梦娟、张安怡、马恬雨、李质超、熊庆、李雅蕾、姚雅)

【责任编辑:刘景】

中共河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1-87800931   冀ICP备20010739号-4   石公网安备13010402001960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