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观沧海丨打通服务老年人的“最后一公里”
2021-10-15 08:54: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A- A+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聚焦老年人和残疾群众办事难问题,黄骅依托河北政务服务网率先在全省推行了高龄补贴等村级高频服务事项一体化平台,让80岁以上老人在村里就可以领到补贴;针对不能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未成年患者,“健康张北”特开通了“亲情卡”服务,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均可通过“亲情卡”实现代办理功能,“健康张北”还关联了医保卡,开通后老年人便可通过刷医保卡实现就医。(综合《河北日报》近日报道)

“老来难、老来难,脚又麻、腿又酸,行动坐卧都不便。”现实当中,许多对年轻人来说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事情,却让一些老年人觉得难如登天。比如,一个电子健康码,就可能挡住一位老人乘车出行的步伐;一个手机支付码,会让不少买菜的大爷大妈挠头不已……不少年轻人习以为常的便利,对老年人来说竟然是不便。

不仅如此,一些好的助老扶老政策出台之后,有时也因对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周全,而在落实中卡在了“最后一公里”。比如,不少地方的高龄补贴,都起码需要去镇上办理,还必须在工作日,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不得不让子女从市里请假回来陪着去办——领个补贴需要一家人跟着折腾几趟,原本的好事变成了麻烦事。诸如此类的现象也提醒我们,一寸不通、万丈无用,“最后一公里”是否通畅,直接关乎政策落实情况,关乎老年群体的切身感受。

让千千万万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不仅是每个家庭的义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共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2.54亿。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需要公共服务有更多的老年人视角。充分考虑老年人认知能力、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年轻人的差别,仔细做好“入户”环节的工作,各种助老扶老政策才能一竿子插到底,更好地惠及老年群体,更好地展现政策的善意与温度。

打通服务老年人的“最后一公里”,并不是要“挟泰山以超北海”,而是更需要有“为长者折枝”的细心和耐心。我们身边的许多“适老化”改造,与其说是技术层面的改造,不如说是服务措施的细化。比如,有的地方的办事单位,有意多保留了一些线下渠道、人工窗口;比如,有的地方的服务大厅,免费提供轮椅、老花镜、医药箱等便利老年人的工具;再比如,黄骅市行政审批局为解决老人领高龄补贴难的问题,针对一些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和残疾群众,开展代办员“跑腿上门服务”。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措,为什么得到老年人的交口称赞,原因并不复杂——急老人所急、想老人所想,瞄准他们的痛点难点关注点。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正因为老年人曾经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日子,他们理应同步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得到社会尊敬和关爱。今天是重阳节,这是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节日。在今天但不止于今天,全社会都要更加关心关爱老年人群体,用加倍的爱心和努力,让服务老年人的“最后一公里”更加顺畅,让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作者:梅刘柯、张博

【责任编辑:赵文强】

中共河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1-87800931   冀ICP备20010739号-4   石公网安备13010402001960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