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该条例自 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旨在通过坚持“问题导向、社会共治、立法协同”的方式,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问题。如今未成年人“成长的烦恼”因网而生、因网而增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清朗网络空间为未成年人成长保驾护航,必须重拳出击、务求实效,让未成年人从心认识,正确、适度地运用网络,准确认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差别。
培养未成年的网络素养,防止他们成为“网瘾少年”,离不开成年人的以身作则。如今人们对网络越来越依赖,沉迷网络并不仅仅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很多家长也在被“网瘾”所束缚。作为家长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又怎能给孩子提供正确的示范?作为家长,父母应以身作则,自身先放下手机,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营造一起读书、运动等高质量的相处方式,以弱化他们对手机的依赖。
培养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离不开学校正确引导。学校应大力推荐适宜青少年的课外读物影像资料,引导学生主动过精神充盈的文化生活。同时切实做好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开展各类网络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要引导学生了解沉迷网络的害处,提醒青少年警惕垃圾网页,拒绝不良诱惑,提高防范意识,预防网络诈骗。要结合具体事例深入浅出地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的利弊培养未成年人养成健康上网、依法用网、文明护网的良好习惯。学生则应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正确认识网络,有效利用网络,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健康上网。
培养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离不开网络平台的秩序维护。青少年与互联网共同成长,是庞大的网络受众群体。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离不开网络秩序的维护。网络平台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可以使青少年可以在互联网中自由地阅览信息、开拓视野,填补知识的空白。网络平台一但使秩序失范,网络空间就会充斥着各种谎言、诈骗、色情、暴力信息,有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中七成以上都与网络有关,更进一步地讲,是与网络失序有关。如果不对网络内容进行规范,净化网络空间,网络很容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给未成年人带来不健康的引导。
网络空间建设并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提高网络素养,做网络的“主人”,不让网络劫持我们的生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生态,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河间市时村乡政府 郭春锦)